朔城区窑子头乡 膜侧新技术 助农奔小康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8-17
迈向小康生活朔城区窑子头乡
膜侧新技术 助农奔小康
 
 
三农调研中心 :杨涛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作用,近两年在我市农业生产中被大力推广。朔城区窑子头乡因地制宜,引导村民采用这种农业新技术,并通过统一管理、集约化发展玉米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眼下正是玉米授粉的关键期,在窑子头乡稻畦村的玉米膜侧新技术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打药。与以往村民分散种植、自行管理不同,基地玉米种植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不仅种植技术上有保障,种植效益也提高了不少。

 
    种粮大户 卢虎边喷药边说:老百姓眼见为实,就是节约成本、增加产量,今年就是我们村整村推进2000多亩,现在长势喜人,这个新型农技得到政府和农委的大力推广,给老百姓确实是带来效益了。通过我们这个增产增收,我们村逐步地朝着这个小康方向奔跑呢,越过越好。
 
    种粮大户 尹翠花说道:每年收入十几万,新房也盖起了,日子过得真舒坦。

 
    膜侧播种技术通过玉米种在地膜侧边、铺膜垄形成弓形、不开沟铺膜等,有效解决了高温导致玉米早衰、放苗投工等问题,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考虑到大家没有什么种植经验,稻畦村两委班子和种粮大户就带头试验示范,还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彻底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村民 贾美说道:去年是种了5亩侧膜玉米,侧膜玉米挺好,在各位技术人员指导下,我今年又增加了30亩,种这30亩侧膜玉米我觉得又省事、又省工、又增产,还能多收入。我预计今年比去年多收入3000多块钱。

 
    近年来,朔城区窑子头乡紧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主线,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新农机、新技术,加大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玉米品质。同时,动员鼓励村两委、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等组建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基地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窑子头乡长 王文举告诉我们:目前,窑子头乡购置侧膜机械213台,推广面积两万多亩。下一步,我们将组建合作社,分区、分片规模化种植,节省劳动成本,为群众再加更多的增收。

       
                                                                                                                        编辑:林智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