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能否赠与非亲属?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2-24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房屋处置问题备受瞩目,其中“农村房屋能否赠与非亲属”引发诸多关注。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与农村土地政策,今天,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为大家详细解读。

农村房屋所依托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与城市国有土地性质不同,这使得农村房屋赠与存在特殊性。现行法律虽对赠与非亲属有限制,但并非完全禁止。

农村房屋能否赠与非亲属?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且面积受限,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依附性,基于成员身份取得。不过,房屋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若要赠与非亲属,受赠人须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比如无自有宅基地且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实际操作时,即便满足条件,也需履行法定程序。双方要签订书面赠与协议,并在当地乡镇或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尤其是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未依法登记,房屋所有权转移可能不被认可,容易引发产权纠纷。但如果受赠人并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情况就较为复杂。虽然赠与协议在双方之间可能有效,但受赠人难以获得宅基地合法使用权,当房屋遇到拆迁或涉及宅基地权益问题时,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与风险。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提醒,农村房屋赠与非亲属并非不可行,但务必谨慎。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严格按规定办事,确保赠与合法合规,避免纠纷,让农村房屋流转有序,保障各方权益,契合乡村发展新形势。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