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江毅: 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6-1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六家厅局单位印发了《广东省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简称《方案》),立足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责,对未来五年广东解决耕地问题等作出规划部署。

  为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方案》核心内容、出台背景、目的和重大意义,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毅。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解决广东耕地存在的问题

  南方农村报:近日,《方案》正式下发各地。我们注意到,《方案》是经省政府同意印发的,而且发文单位除了省农业农村厅外,还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五家厅局单位,足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性。请问高规格出台这份文件的背景是什么?

  江毅: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在种子和耕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控粮食安全主动权,此乃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当前,我省面临耕地总量减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撂荒现象仍然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部署推进农田整治提升行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明确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等六家单位联合发文,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确保农田整治提升行动落地落实。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为助推解决存在的耕地问题,立足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责,我们从耕地“数量、质量、用途”三方面发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恢复和新增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确定三大行动目标

  提升广东粮食生产能力

  南方农村报:这么重要一份行动方案,期望达成什么目标?

  江毅:《方案》出台的初心是,通过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提升耕地地力,确保良田粮用,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夯实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为此,《方案》明确了三个目标任务:

  一是到2025年新增建设31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335万亩,统筹发展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均以国家实际下达我省任务为准),平均每年耕地质量提升0.1个等级,确保我省粮食产能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二是全省复耕撂荒耕地约64万亩,2021年完成复耕复种面积50%以上,完成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耕地复耕,力争到2023年可复耕撂荒耕地全部复耕,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三是到2025年,结合复耕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恢复和新增耕地20万亩。

  部署六大重点任务

  确保广东农田整治提升目标实现

  南方农村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方案》明确了农田整治提升行动五年总体目标任务外,围绕目标的实现,《方案》又有哪些细化举措?

  江毅:细化举措主要有六个方面,也是我们未来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问题,优化规划布局、提高建设标准、强化组织实施、提升建设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示范区。

  二是整治耕地撂荒,扩大种粮面积。深入排查建立台账,针对产生撂荒耕地的不同成因分类提出整改对策,依照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开展全面整治。

  三是恢复和新增耕地,保障耕地数量。由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通过地表清理、复耕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恢复和新增耕地,由镇政府、村集体引导承包户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复耕。

  四是加强资金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农田整治提升作为重点事项,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资金保障机制。

  五是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鼓励和支持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承包撂荒地、恢复耕地、新增耕地复耕复种。

  六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撂荒地、恢复耕地、新增耕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连续撂荒2年以上的耕地,依照法律法规并结合乡规民约推进复耕复种。优先扶持已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

  设计多项创新措施

  破解农田整治提升难点

  南方农村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农田建设工作一直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建设成效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请问这份《方案》又有哪些创新举措?

  江毅:创新是事业不断前进的源泉。在刚出台的《方案》中,为破解农田整治提升中的难点问题,我们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例如: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提出: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和项目投资。加快项目实施,鼓励授权业务主管部门审核项目结决算并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提高审核质量和效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高标建设简化流程;鼓励对建设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行,按规定不需进行招投标。创新建设模式,打造一批宜机化改造、土壤酸化改良、绿色农田、智慧农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整县推进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示范区,探索可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建设新模式。建立“互联网+高标准农田监管”体系,实现高标项目全过程移动巡查监管。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等。

  二、整治耕地撂荒方面,提出:依照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开展全面整治;对撂荒耕地针对不同成因分类提出整改对策;鼓励采取“村集体+”模式开展整治等。

  三、恢复和新增耕地方面,提出:对残次果园等符合条件、需采取工程措施的可恢复、新增耕地地块,采取复耕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恢复和新增耕地。此项工作也是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积极采取措施补充耕地的创新举措。

  四、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方面,提出:推行“农机+农事”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帮助农户节本增效;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规模生产;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方面,提出:引导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及托管等方式,承接复耕地、撂荒地、新增耕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规模化流转。优先扶持已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立约束考核机制

  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

  南方农村报: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方案》对未来5年广东农田整治提升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都有了详细的规划,那么如何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

  江毅:为保障农田整治提升行动落地落实,《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省政府建立农田整治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探索试点“田长”责任制,并将农田建设整治提升行动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等多项考核,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同时,完善“一张图”系统,建立技术支撑工作机制,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控和管理。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调动各地开展农田整治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们还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广东农田整治提升行动,为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广东力量。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3318589.html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