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也要“节粮”?揭秘农业农村部的“节粮行动”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2-14

此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人疑惑:人节约粮食理所当然,动物也要“节粮”吗?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告诉大家,其实这背后的关键是“节豆粕”——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接近亿吨,而豆粕是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来源。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主要是玉米加豆粕,到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高达17.9%。我国养殖业规模庞大,每年养殖7亿头猪、100多亿只肉鸡、40多亿只肉鸭、10亿多只蛋鸡,还有5000多万吨水产品、近5000万头牛和3亿多头羊,且牛羊多为圈养。这些动物的饲料都离不开豆粕,每年消耗量接近7000万吨。

养殖业也要“节粮”?揭秘农业农村部的“节粮行动”

为减少豆粕依赖,到2030年,我国计划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7.9%降至13%,减少豆粕使用2370万吨。实现这一目标有三大方法:

第一是“节流”,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动物摄入蛋白质是为了获取氨基酸,传统饲料中豆粕用量过大,相当于“大水漫灌”。未来可通过精准计算动物需求,补充合成氨基酸,实现“精准滴灌”,从而减少豆粕用量。

第二是“开源”,寻找豆粕替代品。油菜籽粕是个不错的选择。油菜耐盐碱、生长周期与粮食作物错开,适合在南方冬闲田种植,且其蛋白含量高,有望冲击豆粕的“江湖地位”。

第三是“以草代粮”。种植苜蓿,一亩地的蛋白产出相当于两亩大豆,且优质苜蓿优势更大。对于牛羊等食草动物,增加草料、减少精料是必然趋势,这既能缓解草原压力,又能降低养殖成本。

这些方法科学且实用,但推广需要循序渐进。首先,要依靠龙头养殖企业示范引领,再逐步带动中小养殖户。当下,养殖业效益不佳,中小养殖户急需节本增效。只要能让他们看到科学养殖的好处,节粮行动一定能落地生根。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